精神之爱不仅可能,而且必须
精神之爱不仅可能,而且必须
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已经被传颂了几千年,虽然据考证是转义(源自柏拉图对古希腊少年的导师的规劝,劝他们更加关注少年的精神,而不是迷恋他们的肉体),但早已成为一个内涵明确的成语,是脱离了肉体之爱的纯粹精神之爱这一社会现象的概括。
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可能的吗?所有的小说讴歌的都是灵肉结合的感情,罗密欧与朱丽叶,安娜与渥伦斯基,司马相如与卓文君,王二与陈清扬。描写精神之爱的作品如凤毛麟角(仅有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等数篇而已),但是,在人世中,纯粹的精神恋爱确实存在。或者因为机缘巧合,或者因为当事人的个性原因,导致了无法灵肉结合的纯粹的灵魂之爱。
那么,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又为什么成了必须呢?
首先,爱情究其实质发生于精神领域,是心灵的投契,相吸,一旦沦落到柴米油盐之境,就丧失了纯粹,而不再纯粹的爱情也就不再是爱情。
其次,爱情如火,激情澎湃;生活如水,细水长流。最初的爱情一旦转入日常生活,吃喝拉撒,火焰就转变为细流,爱情就转变为亲情,也不再是爱情。
再次,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即才成就爱情,实现了的爱情会很快改变性质,即使由于灵魂的投契而相处自然、快乐,也失去了爱情的梦幻性质,一切都会一目了然。
由此观之,真正的爱情,浪漫的,激情的,梦幻的,纯粹的,只能在精神领域发生和保持。因此爱情只能是柏拉图式的,只能存活于精神领域。
柏拉图式的爱情在尘世并不多见,如果有幸遭遇,幸莫大焉。
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~
“小波,中国的春天来了” | 李银河《春天读诗》深情纪念王小波
--<-<-<@
--<-<-<@
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《黑骑士的王国》李银河著
插图设计:胡晓江
购买信息:香港各大书店、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。